哪种比特犬猎性最好?
“猎性”这个词用的很到位,也很准确,不过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所谓的猎性,是猎人为了捕捉猎物所具备的素质,而这种素质最后会反应在比特犬的攻击性上。 所以,我们讨论的问题其实是,哪些基因会决定一只特比具有好的猎性呢? 首先,我们知道任何行为最终都是通过大脑来执行的,所以,当一只动物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行为时,我们可以推测其脑内相应区域是有功能的(当然,这也只是推理而已)。 如果我们对一只比特进行研究,发现其在捕猎的时候,相关脑区内有神经激活,我们就可以推测该脑区参与了这个过程。
那么现在我们回到问题上来,什么样的基因会使得一只比特拥有好的猎性呢? 我们知道,动物在捕猎的时候会出现神经兴奋和神经抑制两种状态交替出现的情况。 其中,神经抑制指的是动物在专注地执行某一动作时,其余的动作都处于相对被抑制的状态;而神经兴奋则是指一个反射周期的开始,它包括感受刺激、判断分析、做出决策和肢体行动等几个步骤。
如果我们能让一只比特能够更好地在兴奋与抑制之间切换,就能够使它的猎性更强。 而这一点恰恰是和大脑有关。 在我们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词叫做“脑侧室前视核”(vLOP),这个名词指代的是位于我们大脑半球底部的两个小窝,而实际上,这两个小窝分别由两侧的大脑半支配。 这个区域主要参与了情绪的调节,特别是对于压力的反应,以及对于攻击性和恐惧等的控制。 当这一区域受到刺激的时候,大脑就会进入一种兴奋的状态,这时动物表现为好斗、具有攻击性并且处于备战状态。然而,如果此区域受到的刺激过大或者持续性过高,就会使得动物变得抑郁和恐惧。因此可以说,这一个区域相当于是我们体内的一个控压装置。
在我们人类身上,这个区域受到了刺激,会导致个体变得好斗和具有攻击性。而在动物身上,则是通过刺激感观来激发它们的猎性。 比如很多雄性哺乳类动物,会因为接受到性刺激的讯息而变得具有攻击性(这也是为了捕猎所做的准备)。而在鸟类中,雄鸟为了向雌鸟展示自己的“实力”也会发出攻击性行为。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把影响一只比特猎性的因素归结为以下三点:
1. 身体机能,包括感知能力和运动能力。
2. 大脑功能,特别是与情绪相关的控制能力。
3. 后天经验的学习掌握程度。